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会员园地

【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赵陵曦:对我市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2 17:44|栏目: 会员园地 |浏览次数:

赵陵曦:对我市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未来5年我市的发展目标,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的要求。2018年全市十个重点方面工作的第5项是“以新的高度推进创新驱动,大力支持‘双创’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这就是市委对全市创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言语不多,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在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征程中重新认识科技创新工作

(一)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管理工作的重心正在由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目前我们正处在旧的管理体制失效和新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的过渡状态中,科技工作面临观念滞后和能力不足的考验。

(二) 用新的发展理念审视晋城发展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当前晋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煤独大特征依然明显,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落后于东部沿海和先进地区后工业化时代或信息化时代1至2个相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不充分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对我市科技创新的基本判断:在我市目前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又要高质量转型的条件下,投资等要素驱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仍然处在加强基础建设,集聚创新资源、逐步提高创新能力的打基础阶段。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环境等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式的框架远未成型。科技创新自身发展的不充分严重制约了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三) 跳出晋城看晋城,我市的科技服务能力还十分薄弱。一是对接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能力不足;二是缺乏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三是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工作能力不足,国家政策落实率低,依法行政能力差。

(四) 创新环境差。主要表现在缺乏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创新人才、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等创新资源十分缺乏;支持创新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建立;“一煤独大”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现代制造业占比太低;以及资源型经济导致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

二、加强基础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判断,晋城科技创新要有所作为,不能止步于按部就班的面上工作,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只争朝夕的勇气,选准科技创新的难点、重点,实现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一) 加快科技管理体制向创新服务转型,制定和完善我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国家和省各项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积极创造条件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当前,应将创建创新型城市作为主要牵引,通过创建创新型城市,带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整体推进。

(二)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晋城市科技研发基地和富士康纳米光机电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并以此为依托,引进创新型人才和研发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市域外优势创新资源向我市流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从根本上改善我市的创新硬环境。

(三)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做大创新型企业增量,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提升。

(四) 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培育我市科技服务体系,培养科技服务人才队伍,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

(五)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六) 开展创新教育,加大创新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晋ICP备18011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