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调研成果 > 会刊专辑

《会刊》2025年第8期 晋城市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畅通流通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2 10:36|栏目: 会刊专辑 |浏览次数:

晋城市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畅通流通体系研究

晋城市产业发展促进会课题组


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晋城市第八次党代会王震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更好发挥晋城海关、兰花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作用,让更多本地产品走出晋城。现代物流体系和流通体系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流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意义重大,对确保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和安全运行、促进降本增效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课题对晋城交通物流、流通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畅通流通体系的路径建议。

一、晋城交通物流和现代流通体系现状

(一)交通物流发展情况

1.现代立体交通网日趋成型。从2015年至2023年,晋城市以补齐铁路、航空等短板为重点,建设以公路为主衔接顺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并日趋成型。

(1)公路发展情况。截至2023年底,晋城市的公路通车里程达103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6公里、国道508公里、省道619公里、农村公路8805公里。主要有晋焦、长晋、晋新、晋阳、晋济等高速公路和207、208、342等国道,总体上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发展。7条高速公路呈现“两横两纵一环”的布局;3条普通国道基本呈现“一横两纵”的格局;7条普通省道呈现“一横三纵”的格局;县道、乡道以及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村道则组成了农村公路网络。目前,公路运输是晋城市主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2023年公路中长途运输量达到1.09亿吨,占到68.6%。

(2)铁路发展情况。晋城市目前境内有1条高速铁路(太郑高铁)和2条普速铁路(太焦铁路和侯月铁路),市域范围内铁路线路总长共计264公里(货运188公里),专用铁路的集古、古成段全长约26公里。太焦线和侯月线两条线路是晋城市的货运铁路,是晋东南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核定运输量为2亿吨,实际运输量为1.845亿吨,晋城段为6000万吨左右。2023年晋城中长途运输量为4998万吨,只占运输总量的31.4%,比上年减少602万吨,下降17.5%。

2.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晋城市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从2015年至2023年,晋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从69.6亿元增至1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82%;邮政业务收入从1.65亿元增至4.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5%;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从210.08万件增至1487.73万件,年均增长率为38.6%;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长,从业人员从1万人左右增至4万人左右。从事道路运输企业和个体户共9001户,运输车辆(含挂车)共21520辆,年运力1.2亿吨。

晋城市积极培育本土物流龙头企业,同时引进外地企业,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晋城市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递等物流企业有200余家。其中晋城运盛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家4A级物流企业,拥有各类货车450余台,开展能源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山西汽运集团晋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是国家4A级物流企业,拥有各类货车1500余台,开展物流园区经营和管理服务等;兰花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开展煤层气发电设备及配件保税物流业务;以晋城市诚安物流有限公司、晋城市诚运物流有限公司和山西万志物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本地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化工专业物流服务。同时,外地企业也纷纷入驻晋城,顺丰、中通、韵达等全国龙头快递企业在晋城设立分支机构,快递业务增长迅速。

(二)商贸流通发展情况

1.商贸流通体系基本情况。2023年全市商贸流通企业3.5万个,个体工商户8.8万个。住宿餐饮1545个、个体工商户27713个。在相关领域建成了鲜活农产品供应体系、成品油分销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专业化商贸物流体系。

2023年,全市商贸企业完成增加值136.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9%(全国为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75.7 亿元,增长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2.5 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四位。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 193.2亿元,增长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2.7 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完成613.8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7,增速排名全省第2。

2.晋城消费结构情况。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5.7亿元,人均消费额为2.6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为3.22万元,农村居民为1.53万元,均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左右。从晋城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关系上看,目前线下消费约占1/3左右(193亿元),2/3左右的消费主要来自线上(383亿元),主要依靠公路来完成。

3.对外贸易情况。2023年底,进出口总额为39.6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进口总额17.3亿元(主要是晋钢进口铁矿粉300万吨),出口总额22.3亿元(主要有富士康生产的光机电、晋钢生产的钢材、金秋实业和高平泫氏生产的铸件铸管、金鼎煤机生产的煤炭机械设备、清慧生产的高铁车轴等产品)。

(三)一、二产业主要产品产、销、运情况

1.第一产业:2023年,粮食总产量13.77亿斤,消费量11.4亿斤,产消盈余2.37亿斤,整体看产消基本平衡,但结构不够合理。其中小麦产量3.54亿斤,消费量4.52亿斤,缺口1亿斤左右,22.6%需要外购,主要来源于河南、河北、山东、新疆等地。稻谷缺口3.04亿斤,100%依靠外购,主要来源于河南、东北等地。大豆产量0.76亿斤,消费量0.96亿斤,产消缺口0.2亿斤,18.8%依靠外购。玉米产量8.2亿斤,消费量2.4亿斤,产消量余5.8亿斤,70%外销,主要销往省内和河南省周边地区。小杂粮虽然品种不少,但产量较低,形不成规模,只是自行销售,协商议价,就地就近销售。从以上情况分析,粮食总体产消平衡,略有盈余。但小麦、稻谷缺口四亿斤左右,产粗吃细矛盾突出。口粮自给率只有46.3%,不足一半。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

2.第二产业:

(1)采掘业:由于晋城地下资源相对丰富,有煤、铁、硫铁矿等23种矿产资源,其中探明储量的有12种。晋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和煤层气生产基地。全市含煤面积465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预测总资源量458.8亿吨,无烟煤探明储量272亿吨,约占全省的1/2以上,全国1/4以上。无烟煤以“兰花炭”之名享誉全国。2023年全市原煤产量1.47亿吨,产值1080亿元,销量1.3亿吨(含洗煤),原煤销售收入1294亿元;在1.3亿吨销量中,铁路销量4710.8万吨,占36.3%,公路销量8289.2万吨,占63.7%。洗煤产量为1.06亿吨,销售收入470亿元,煤炭(含洗煤)销售收入合计1764亿元。

煤层气:全市煤层气预测储量6141亿m³,探明储量累计3706.48亿m³,约占全省探明储量(6600亿m³)的56.16%,约占全国(9500亿m³)的39.02%。2023年产量为74.1亿m³,产值105亿元,销售收入103亿元,大部分进入西气东输管道。

(2)机械制造业:晋城是“煤铁之乡”,历史悠久,产品销往全国和国外,主要产品有钢材和装备制造及各类管道。

钢铁:晋钢是全国500强之一(第178位,比上年晋升了12位),排名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第4,是全市钢铁产业中的佼佼者。2023年全市生产生铁500万吨、钢材1072万吨,生产总值410亿元,销售收入600亿元,销往河北和江苏。每年需要铁矿粉820万吨,其中300万吨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在2320万吨(包括产品销售1500万吨和原材料购进820万吨)运输中,220万吨运输靠铁路,占比9.48%,2100万吨靠公路,占比90.52%。

铸件:2023年生产29.3万吨,产值15.8亿元,销售收入15.7亿元,销往全国各地。主要依靠公路。

铸管:2023年生产87.6万吨,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41亿元,销往全国各地。主要依靠公路。

光机电:2023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在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销售部分靠铁路,部分靠公路。

(3)化工行业:2023年生产精甲醇118万吨,销售110万吨,纯农用化肥230.6万吨(可产尿素500万吨),销售220万吨,生产总值138.9亿元,总销售收入213亿元,同比下降15.5%,实现利税-1.88亿元,同比增亏7700万元。部分靠铁路,大部分靠公路。

2023年第二产业完成生产总值1505.5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市生产总值2333.3亿元的64.52%。其中工业完成1445.3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1.94%,占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505.5亿元的96%。建筑业完成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5.2%,占第二产业的4%。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以农产品物流为例,按照国家规定,城市每10万人应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晋城城区58万人应建6个,而目前供应全市蔬菜的栖菁园、绿盛两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均为租赁性质,短期内都面临搬迁问题。特别是仓储设施严重不足,没有大型的仓储设施和专业的批发机构,小商小贩和大部分个体户自己从外地进货,成本较高。

(二)物流成本高。晋城物流成本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物流车辆的实载率低、空载率高。一方面,我市的车辆外出送货大都运送的是煤炭、铸件等工业类产品,而返程时往往拉不上回程货,造成回程的空车较多(拉黑的不能拉白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外地送货车(厢式货车)来到晋城,往往送的是服务类产品,但回程时也很少能拉上回程货,都需到50公里外的焦作和80公里外的长治去拉回程货,这就造成了货运成本高,其背后反映出晋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轻工产品少)。另外,造成成本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铁路占比低(31.4%),公路占比高(68.6%)。

(三)专业化物流发展不充分。晋城本地的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物流网络,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流通体系短板、不畅。

(四)物流通道作用发挥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交通运输业增速放缓。2024年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2.2%,占服务业比重15%,对服务业贡献率7.3%,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从基础指标看,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4.2%,虽高于全省(-9.6%)5.4个百分点,但从5月份开始由正转负,较第一季度(8.8%)回落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9%)回落13.2个百分点。

(五)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晋城物流企业普遍小散弱,龙头企业少,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A级物流企业仅有山西省晋城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苗匠物流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运盛物流有限公司3家企业,缺少规模大、实力强的国际化物流企业。

(六)线上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晋城市的线上商贸流通平台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规范不充分、监管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同时,晋城的商贸流通中线下(传统)市场的流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3.6%,这一数据反映了晋城市流通和消费领域市场发展水平,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三、推动晋城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的路径建议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需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并不等同于简单降低物流或快递的价格,而是要从全局出发、多角度谋划,以促改革、调结构为主要途径,以优畅通、促融合、推创新为重要抓手,增强产业竞争力,畅通流通体系,促进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建设,下沉物流网络的同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生产、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结构:关键是物流业要优化运输结构,发挥铁路大运量、低成本优势,促进货物运输特别是大宗商品运输“公转铁”,降低结构性成本。

促改革:一是加快铁路货运市场改革,持续推动公路收费体制改革;二是提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标准,加强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形成统一物流大市场;三是加大用地、公共数据开放、金融支持及减税降费等政策支持。

通堵点:一方面打通“硬件”堵点卡点,通过综合立体交通网和枢纽布局建设,推动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另一方面打通“软件”堵点卡点,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单证体系、征信体系,实现各方式、各环节“软联通”,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育人才:积极培育物流专业人才。建议充分利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科技学院等本地院校,开设物流相关课程,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强创新:促进物流行业增智、降碳、扩绿,加快发展网络货运、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生态、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技术装备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

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夯实铁路干线大宗货物运输。即大宗商品远距离主要靠铁路。鉴于目前全市铁路运量只占31.4%的现状,要达到80%的要求,建议今后工业园区、大型煤矿、主要矿区、经济开发区都必须建设铁路专用线。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和支持山西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推进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台铺矿铁路改扩建、大宁煤矿铁路专用线、阳城县町店物资集运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晋城国睿运通物流有限公司专用铁路、山西兰花能源集运有限公司专用铁路等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推进晋城东站高铁场站物流功能设施建设,强化接卸货、存储、转运等物流功能。推动高铁场站间开行“点对点”的高铁货运班列、专列,鼓励电商快递企业参与高铁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丹河新城现代智慧物流中心发展高铁物流,建设高铁物流的分拨与配送中心,完善与高铁物流系统的衔接,推动高铁快运“当日达”“次日达”。探索建立业务受理、跟踪查询、结算办理等“一站式”高铁物流服务平台。同时要推动嘉丰--南陈铺铁路专用线开发建设,使晋焦线和侯月线连接起来,提高铁路运输比重,降低物流成本,使铁路运输成为晋城市最主要的货运运输方式。

(二)建设公路外畅内联网络,系统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公路运输效率。打造跨区域、多路径、高品质的现代交通路网,着力优化路网布局、打通瓶颈与堵点,实现与区域重要城市间的快速通达。尽量减少空载率,提高效率,降本增效。完成晋城东南过境(北义城--大箕)高速公路工程。积极推动晋城--运城高速公路。完成国道342省界至西河底改扩建、国道208长治司马至高平刘庄改扩建、省道331坪曲线沁水至樊庄段一级公路改扩建等工程。积极协调周边城市畅通普通国省道出省口建设。今年国庆期间,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和国道207陵川至省界(河南修武)升级改造工程已实现通车,提前完成既定目标,为确保年度目标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晋城市公路网结构,大力缓解市内交通压力,为城际、省际提供快速、直达、安全、经济、舒适的运输通道,对优化晋城及全省公路网布局,改善行车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打造全网型公路货运体系。通过形成公路货运网络、超级车队、公路货运企业集团、公路货运联盟等,提供可靠的标准化、精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全国性公路货运服务,使全市公路外畅内联、互联网+高效物流长效发展,智慧物流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成运行,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一是构建智慧物流平台工程(包括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和网络货运物流云平台项目)。二是打造多式联运工程。结合晋城实际,搞好8大工程项目。即大宗货物“公转铁”项目(主要是晋矿和兰花)、丹河新城现代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工程(主要是开发区和南村)、大宗商品物流工程(主要是煤层气)、电商与快递物流工程(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项目和晋城快递物流中心项目)、农产品冷冻物流工程(晋城农产品冷冻物流中心项目)、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城乡配送物流中心项目)、提高实载率,加快调结构工程(发展轻工产品)。

(四)发挥物流业规模效应。一是推动物流业融合发展。鼓励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全面参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促进物流业与农业融合,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区域融合,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二是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政府相关部门要在保证用地、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县域物流节点上提供方便和条件。三是培育物流市场主体。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知名物流投资机构和商贸物流企业。另一方面,要建设智慧物流平台运营项目和创新型专业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物流集聚效应。四是发挥电商物流引领作用。针对电子商务全渠道、多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等特点,科学引导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五是推动物流创新发展。鼓励和引导本土物流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创新物流作业模式和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六是推动物流业绿色发展。积极采用新技术,形成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等协同运行的物流新模式。同时,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推广LNG清洁能源和电动新能源配送车辆,为物流运输提供清洁能源。七是积极培育物流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本地院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各物流企业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发挥物流的规模效应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加快物流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包括建设城东物流集聚区,着力构建和提升保税物流、高铁物流、航空物流、供应链物流等物流产业;城西物流集聚区,重点发展建材物流、机电物流、电商物流等物流产业;近郊物流区域,重点针对北石店镇、南村镇和巴公镇发展需要,在国省道沿线合理配置仓储物流、货运场站等设施。二是完善县域物流分中心布局。高平市规划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的流通加工、包装仓储、交易展示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阳城县围绕陶瓷产业规划建设陶瓷物流园,完善提升煤炭物流、电商物流、农产品物流;陵川县积极培育以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加工为主的集仓储、包装、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企业;沁水县依托煤炭、煤层气产业,规划建设专业性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三是完善乡镇物流节点布局。在周村、马村、北留、端氏、礼义等重点乡镇设立农村物流节点,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实现物流配送全覆盖。四是完善村(社区)终端网络布局,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了保证物流降本增效,畅通流通体系各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作用,优化经营环境,落实各项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实施考核监督,各方同力配合。

课题指导:牛迷书

执笔人:姬志芳

课题组成员:段玉明

缑学军

王利芳

 (本期责任编辑  段玉明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晋ICP备18011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