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会员园地 > 会员成果

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3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8-01 10:49|栏目: 会员成果 |浏览次数:

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2023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工业企业升规入统。截至6月底,全市监测的 133家重点培育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序时进度 (主营业务收入 1200 万元以上)的有 36 家,对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9家目标任务,序时进度达标率为 61.02%。其中,已升规入库企业21家,达规未入库企业9家,退库2家,应可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目标完成率为 45.76%,排名全省第二。

(二)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截至6 月底,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9 家,推荐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 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家,推荐 74家“规范化股改”企业报省级评定。目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省级“小巨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分别达到 123 家25家和 10家,分别排全省第6、第6和第4位;“规范化股改”企业总数达到 258 家,民营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占比 0.8%,总数和占比均排全省第1位。

(三)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1-6 月份,先后为 37 家企业共计清欠 1.014 亿元,以款项清理为手段有力缓解了企业现金流,成为助企纾困的亮点举措。

(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组织举办“引凤兴晋 2023长三角科技人才晋城推介会”系列活动,目前在库专家博士180 人,科技特派员 75 人,发布转型项目和科技成果 700 余项,累计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200 多个。开展科技成果赋智、质量品牌标准赋值、数字化赋能“三赋”行动,今年数字化示范点建设企业可达 21 家。

(五) 加快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市企业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和创业者用户 5.45 万户,访问量突破 243 万人次,发布惠企政策 1300 余条,累计开展投融资、财税、法律、工业互联网、市场营销等专场活动 1000 余场次,服务订单量突破1.6万件。全市拥有16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3家国家级示范平台,排全省第1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投资信心不足。近年来,全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一直在 40%左右徘徊。2019 年民间投资 225.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43.1%,增速-2.4%;2020 年为244.1亿元,占比42.2%,增速 8.3%; 2021年271.2 亿元,占比41.6%,增速 11.1%: 2022年288.6亿元,占比 40.6%,增速6.4%(排全省第2位)。2019 年-2022 年,全市民间投资绝对额呈微弱上升趋势,但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3 年下降 2.5个百分点。

(二)传统产业逐步萎缩。全市民营经济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铸造、建材、化工、轻纺、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近年来呈逐渐萎缩态势。如铸造行业,2019 年全市铸造企业142 家,正常生产企业92 家,实际铸管(件)产量 175万吨,到2022 年,全市铸造企业减少至 128 家,正常生产企业不足70家,铸管(件)产量仅有 135 万吨,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25%下降到18%。日用陶瓷由 2019年的21家24条生产线减少至目前的2家企业3条生产线,建筑陶瓷由 21家 23条生产线减少至目前的 17 家 19 条生产线。全市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中,铸管(件)、水泥、焦炭等 13 种产品产量持续下降,直观反映了全市民营传统产业萎缩态势。

(三)战新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6%,但大多集中在煤层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光机电等领域,其中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足 3%。同时,在全市可正常生产经营的893 家规下工业企业中,年营业收入 500万元2000万元的只有 118 家,其中有潜力 (800万元以上)升规入统的仅23 家,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根据晋城实际,我们将紧盯国评省考要求,紧紧围绕“小升规”“专精特新”“规范化股改”等重点指标,加强政策兑现,一对一服务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市场等难题,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力争完成升规入统工业企业 80 家。一是稳存量防止在规企业退库。加强对规上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做好在规企业“保苗”工作,将年中主营业务收入不足 1000 万元的工业企业列入易退库企业清单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帮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扩增量,完善梯度培育机制。筛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快、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充实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实施市县联合帮扶和靶向培育。特别是联合招商商务等部门和各级开发区,及时掌握招商引资企业建设和投产情况。三是提质量,持续强化技术支持。充分运用科技服务驿站、博士工作基地、科技特派员等手段,帮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改变结构倚重的产业现状。

(二) 抓好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市、县(市、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列入年度监测范围的 60个民营重点项目,全方位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支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落地和建设后续问题,确保完成年度投资 30 亿元,34 个项目投产达效,努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三)帮助涉煤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民营企业组建煤机配套行业协会,面向省内外煤炭大市,开展煤机配套产品及服务巡回展览展销,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2023 年重点帮助 42 家涉煤民营企业对接市内煤炭企业,扩大地方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份额,推动规下民营制造企业升规入统。

(四)大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持续开展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 账款清理专项行动,进一步摸清底子,建立清单台账,对无分歧欠款逐项进行督办清理、销号。全年力争帮助中小企业清欠不少于2 亿元,累计达到9 亿元以上。

(五)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针对融资难题,建立政银企保四方会商机制,研究、协调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针对技术难题,加强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合作,实现专家人才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针对人才难题,持续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高端培训和中层管理 (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展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等。加快市企业服务平台升级改版和扩容,汇集省内外优质服务资源,满足全生命周期企业发展需求,建成企业活动聚集地,常态化组织开展投融资财税、法律、数字技术、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等公益性讲座,不断提升我市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六)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坚定贯彻落实“全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政策”方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宣传全市民营企业家创业创新典型事迹和转型发展案例,增强媒体曝光率,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筹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表彰一批贡献突出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2023年7月14日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晋ICP备18011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