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会员园地 > 会员成果

2023年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及2024年工作安排意见

发布时间:2024-03-15 10:19|栏目: 会员成果 |浏览次数:

2023年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及2024年工作安排意见

 

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2023年12月23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省民营办指导支持下,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年度亮点工作

(一)省定指标:工业企业升规目标完成率预计排全省第一。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新增66家,净增59家,目标完成率排全省第一位。到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存量实现三年翻番快速发展目标。

(二)省定指标:专精特新企业拥有量排全省第五位。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2家,拥有量达到141家,增长率34.15%,拥有量排全省第五,增长率排全省第三。新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总量达到11家;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76家,总量达到212家,形成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良好态势。

(三)市定指标:规范化股改三项全省第一全年新增规范化股改企业68家,总数达到258家,占全部股份制企业的20.49%,三项指标均排全省第一位。

二、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政策落地。是动态更新《晋城市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清单和落实导图》,形成8大类、185条省市惠企政策清单。二是依托市企业服务平台持续加大政策解读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精准匹配推送功能,全年惠企政策宣传覆盖企业6万家次。三是针对政策宣传和服务不到位问题,我们先后收集发布中央、省、市惠企政策1540条,组织开展“三进四送”活动6场,短信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覆盖企业6万家次。

(二)加强工作调度,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用好升规入统调度机制,采取通报进度、研究措施、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等举措,压实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完成升规入统净增目标。二是强化责任落实,采取领导干部包联县区服务企业制度,持续提高调度进度、发现问题、服务企业的效率。

(三)加强梯度培育,坚持质量优先。一是狠抓民营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在升规入统方面稳存量作用,通过全程陪跑、监测跟进、精准服务,全年确保60个民营企业重点项目扩产能、增效益、提规模,为企业升规入统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用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机制,打好政策宣导、专题辅导、市县联动服务组合拳,制定出台了《晋城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形成了市级专员联系“小巨人”企业,县级专员联系“专精特新”企业的帮联网络,加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四)加强创业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搭建创新载体,新培育创建市级小微企业双创基3家、省级2家,充分发挥双创基地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经营主体提升增效的平台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双创基地32家,其中,省级18家,省级示范2家,国家示范1家,吸引入驻小微企业1052家,带动就业人数14277人。二是营造创新氛围,高效组织“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双创大赛,在省级决赛中,我市获二等奖1名,优胜奖6名,获得奖励资金20万元。

(五)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以“小切口,大突破”为原则,围绕科技特派员制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涉煤企业发展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力求摸清底数,更好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支撑惠企政策制定,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六)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动市企业服务平台改版升级,提供项目项目评审申报一站式服务,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举办“引凤兴晋”长三角科技人才推介会专场活动,全年新引进67名专家、博士,累计入库专家达199人。二是依托企业服务平台,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推进融资需求高效落地。全年精准征集企业融资需求89条,举办四期银企茶叙会,为7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过亿元,有力回应了企业融资迫切需求。

(七)加强技术支撑,推进转型发展一是不断发掘本土人才,优化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流程,全年为239名本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颁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是充分运用长三角博士工作基地,搭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桥梁,促成4家企业与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帮助企业引进2名博士入职开展技术服务。三是强化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全年精准派驻科技特派员21名(累计派出81名),入企常态化开展专业服务。帮助企业申请专利20项、申报科技项目4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30余个。已帮助150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个,为企业节约技术成本上亿元。充分发挥科技服务驿站作用,对征集到的20家企业技术需求,先后开展专家远程对接、专家入企服务21次,解决技术难题35个。

(八)加强账款清欠,优化发展环境。针对防范化解中小企业拖欠账款机制不够完善问题,我们制定出台并认真执行《晋城市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工作办法》《晋城市民营企业投诉办理工作办法》。截至目前共受理民营企业投诉件89个,已全部转办,其中涉及民营企业账款清理投诉件88个,帮助59家民营企业清理账款21796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九)加强改革示范,涌现一批典型。落实《晋城市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1338”工程,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逐步形成落实合力,持续指导各县(市、区)差异化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典型创建经验。

(十)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7次,各类学习研讨10次,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目标,统筹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环节,持续推动成果转化,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实践。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三是推进巡察问题整改,11大类23项整改任务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期间建立健全制度11项。建立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形成“1+12”专项资金全流程管理监督体系,切实把资金项目运行落实到制度轨道,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三、当前形势及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方针,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今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两办文件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从八个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内容之全,前所未有。9月4日,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进一步表明中央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这是我省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的地方法规,《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主管部门,负责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对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民营经济法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央关于“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的要求。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组织《晋城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制定出台工作。

当前,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系统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2024年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快政策落地见效,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升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民营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1+5”现代体系,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引导重点企业融入“两个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重点目标:

1.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0家;

2.培育创新性中小企业40家;

3.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

4.培育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企业20家。

四、2024年工作安排意见

(一)持续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着力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一是提高政策宣传精准度,加强宣传推广,推动惠企政策兑现快速直达,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通达率,提升我市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24年新发布政策200条。二是加快推进《晋城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制定出台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升规入统,着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强化政策落实,用好升规入统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升规入统的相关问题,助力中小微工业企业 发展壮大。二是坚持“月监测、季通报、季调度”办法,全年抓好60个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按照“挖掘存量、扩大增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有序做好升规入统培育工作,确保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新增40家。

(三)持续加快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着力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实力一是持续优化培育体系,建库梯度培育,促进优质企业提质增量。二是强化上下联动,建立“部门+机构+商协会”协同服务机制,发挥晋城市专精特新企业联盟作用,整合资源要素和服务。三是强化培育保障,扎实开展培育辅导和“点对点”精准服务,力争新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

(四)持续抓好创业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推动双创基地建设,按照“培育发展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动态调整一批”的思路,实施双创基地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双创基地与服务平台联合发展,强化组织管理,促进双创基地高质量发展。二是高质量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力争更好成绩。三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按照“培育一个、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工作思路,找准目标定位,改进服务方式,强化协调指导,多措并举不断加大省级中小企业园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工作力度。

(五)持续增强企业平台服务功能,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提升平台活跃度,力争2024年完成新增注册用户1万户,新增服务机构店铺80户,访问量突破100万次。强化平台服务机构管理工作,引导平台服务店铺发布多样服务。二是建立“订单式培训师资力量库”,面向企业、双创基地和园区征集培训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三是创新服务举措,充分发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晋城服务驿站”和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博士工作基地”的作用,帮助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对接。

(六)持续推进发展改革三年行动,着力打造民营经济示范样板。一是全面推进落实《晋城市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列入年度考核范围,形成落实合力。二是推动政策落地,指导各县(市、区)差异化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创建经验。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晋ICP备1801119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