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最新演讲,经济“良方”找到了
虽然大家不愿意看到,但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来到一个拐点。如何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在未来几年保持5%以上的增速,这是会面临很大挑战的。那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哪地方还有增量的空间?对于这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黄奇帆的一番演讲或许给大家开出了一剂“药方”。
一
我们先来看一下黄奇帆最新的演讲内容。7月10日,黄奇帆参与了一个经济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一个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内容比较长,我们简单浓缩概括了一下。核心观点:生产性服务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制造业链条而展开的一系列增值服务。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制造业的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都有所涉及。根据联合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归类定义,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有10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这十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分别是:1、产品研发。2、制造业发展的底层技术和工具,比如导航系统,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等。3、跟制造业有关的物流体系,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等。4、市场准入,比如各种检验检疫,产品标准,行业标准等等。5、为制造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服务。6、跟制造业有关的各种低碳服务,比如减排节能技术,碳交易等等。7、制造业数字化服务,比如各种统计系统,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数字交易等等。8、涉及采购、零售、批发等各种环节的售后服务。9、广告、商标、专利等各种服务。10、围绕制造业来展开的法律、会计、财务、审计、人力资源等各种咨询服务。这些生产线服务业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潜在的增长空间,那带来的产值是非常庞大的。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是发达国家GDP增长的主要动能。纵观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很多国家都要走工业化这个阶段。但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导致各个国家不得不进行转型,然后参与到全球分工当中。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确保在后工业时代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比如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GDP比重从195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欧盟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目前也超过了40%。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增长确保了这些发达国家虽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持续下降,但GDP整体仍然保持增长。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的目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国家都只能在中低端制造业打滚,在产业链上仍然不具有主动权。想要摆脱低端制造业的束缚,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且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际表现来看,他们都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比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他们科技产业非常发达,诞生出了很多科技巨头,比如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特,斯拉等等。这里面大多企业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制造业生产过程,但他们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是为治疗业服务的。对应的是这些企业的营收、利润和市值都非常高,这是非常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带来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生产服务业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虽然目前我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值最大的国家,我们拥有全球唯一一个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很多工业产品都处于全球前列。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很多产品的附加值都相对比较低,整体工业利润率并不高,很多行业的利润率都只有5%左右。相反,那些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他们的制造业产值并不是很大,但利润却相当可观,很多企业的净利润率都可以达到15%以上。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是带动出口增长以及转型的重要出路之一。提到出口,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货物出口,但实际上服务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其实也是非常大的。40年前服务性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只有5%左右,但如今贸易性服务占比已经超过25%。只不过这些服务性贸易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比如欧洲和美国服务性贸易占比普遍达到30%~40%之间。服务性贸易已经成为了拉动这些国家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对于美国来说,虽然他们的贸易整体是处于逆差,但凭借着庞大的贸易服务贸易,他们仍然过得很滋润,因为这种服务贸易的利润非常可观。
第六,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重要支撑。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值最大的国家,但至于这个第一能够保持多久?这是很难预料的。历史上有两个国家以长期占据全球制造业产值最大国的地位,其中英国保持了100多年,美国保持了80年。如今我国也保持了十几年,但未来能够保持多久?是50年?还是100年?或者200年?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二
虽然目前我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大国,但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7%~30%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水平。
第二,制造业利润率偏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整体利润率都不高。我们汽车行业为例,现在整个汽车制造业的净利润率已经跌破4%。结果是我们每年生产了3000多万辆车,但创造的利润都不如丰田一个企业的利润。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占贸易比重偏低。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目前服务贸易占欧美发达国家出口比重普遍达到30%~40%。然而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只有12%左右。最关键是,在这12%的服务贸易当中,生活性服务贸易占了很大一个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更低。
第四,全要素生产效率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是整个社会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制造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生产效率提升的贡献仍然偏低。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40%到60%是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而我国目前生产力增长里只有20%到30%是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
综合以上这几个因素,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个制造业以及生产率的贡献整体仍然是比较低的。
三
但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偏低也有一个好处,说明我们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比如目前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约是50%,每年贡献的生产性服务业GDP接近15万亿美元,都快赶上我们一年的GDP了。假如未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比如从目前的27%左右上升到45%左右,那潜在的增量就可能达到30万亿以上。这对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出口结构,破除内卷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最近几年我国的内卷之所以非常严重,跟我国的产业结构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生产驱动,生产也是推动各地GDP增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地方都盲目上马各种工业项目,但大家并不关心这些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能否卖出去。结果很多地方为了消化产能都只能通过出口退税等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产量没有那么大,我们所生产的物美价廉产品得到了欧美国家的大量欢迎。但随着我国各类工业产品产能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产品出口也迅速增长。结果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都通过不断降价抢夺国际市场,但这种做法对于出口目的地国的一些产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导致当地的一些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对此,很多国家当然不干,所以最近几年有很多国家都开始采取一些反制措施,通过加收关税等方式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企业只能将出口转内销,这又导致内需市场供应大幅增加。结果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最后为了抢夺市场,为了生存,大家就只能不断的搞价格战,结果整个工业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而这种内卷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一些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内耗,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
想要破除这种内卷,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未来我们能够在产品研发,全球物流、全球金融、产品设计、专利研发、数字化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上面全面爆发,服务业出口能从目前的12%左右增长到30%以上,那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而且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我们的制造业结构和格局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不再纠结于低质、重复的竞争,而是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分工当中。而且在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全社会生产效率会大幅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也会明显提升。一旦整个社会的利润提升了,企业才会有动力去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这种背景之下,居民的收入就有可能跟着快速增长。一旦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了,我们打造内循环就成为可能,到时内需将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再加上我们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全球竞争,内外双驱动将成为现实。
(选自《毒舌张祖富》公众号202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