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20年4月24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季晓莉
自今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各地迅速响应中央政府号召,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条例》,并纷纷出台自己的实施方案。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是体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标志之一,这也促使各地政府出台更加便民惠企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条例。
各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稳定市场信心
围绕为企业减负,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撰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确保已出台的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落地见效。
据悉,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加快修订新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减限制领域,更大力度地开放市场,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重点扩大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对外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
在抗疫情、稳经济的背景下,各部门、各地区从复工复产、财税、金融、物资保障等多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其中不少与营商环境有关。以优化环境的确定性对冲经济不确定性,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多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
4月16日,甘肃省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若干措施》,提出清理各种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打破垄断,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坚持公开竞争性选择社会资本,保障各类社会资本平等参与。甘肃省提出,要在电力、通信、铁路、公路、机场、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出一批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加强投资项目推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无独有偶,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21条具体举措,除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外,还将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优化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将着眼于完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标准规则体系;还将及时修订公布行政许可“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取消纸质申请材料。
福建省日前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要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防止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将福建省政府应急周转金规模逐步提高至100亿元以上,加大对民营企业“过桥”转贷支持力度;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
多个城市营商环境升级版纷纷出炉
4月17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发布《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升级版》,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增加企业账户享受全生命周期服务、精简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环节、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提供更优质的管线信息成果服务、优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减少进出口申报随附单证、加快时效性商品通关速度等内容。
4月17日,陕西省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力争到2022年,实现市区两级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100%“一网通办”;政府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5个和35个工作日内。
同时,西安市将全面提升包括土地、水、电、气、资金、劳动力等在内的项目要素供给效率,大幅改善企业和项目建设获得相关资源的便利度;开办企业1天办结、“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覆盖;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综合监管、智慧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不断织密国际客货运线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效压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等。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公布发了《义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将推进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形成一批地方标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打造“无费城市”,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国企垄断性经营收费等重点领域收费制度改革,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清理违规涉企收费、摊派收费,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清单之内合理价”;每个指标推动出台更多的“当天申请,当天办结”营商环境第一方案,成为全省、全国标杆;推动“最多跑一次”向源头管理扩展,向所有领域延伸;推动“无差别受理”向基层延伸,打造“十分钟政务服务圈”。
地方部门联动拓展营商环境优化新空间
4月21日,上海海关与浦东新区签订《上海海关、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上海海关将支持综合保税区在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业务领域率先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建立进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白名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对大飞机、大型船舶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量体裁衣式海关监管服务;支持浦东新区打造进口商品常年展示展销平台,吸引更多全球惠民消费品、先进制造业、文化产品及服务业从上海进入中国市场;探索实行集团总担保,完善信用措施共享,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浦东;支持浦东新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和模式创新;推动更多自贸试验区特色业务纳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贸专区,支持空港服务板块中“通关+物流”服务功能建设。
同一天,京津两地联合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围绕精减单证、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提效降费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努力营造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具便利的口岸营商环境。疫情防控期间两地商务(口岸)、海关四部门出台的42项便利化措施,深化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实施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天津市商务局会同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分行、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单位分别出台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应对疫情影响专项国际贸易法律咨询服务等惠企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