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参阅资料 > 结构调整

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发布时间:2025-09-26 16:09|栏目: 结构调整 |浏览次数:

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文|张峻

 

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山西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能源转型、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适度多元发展,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目的是希望山西能够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指示为我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转型发展科学路径,深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未来一个时期,山西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锚定前进方向,保持定力,经得起阵痛,把握好发挥固有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平衡,注重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和衔接,以新化旧、循序渐进,聚焦能源转型、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规划引领、搞好政策集成、形成措施合力,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把握战略着眼点,大力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能源转型,不是简单把煤炭产量、消费量减下来,而是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山西是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以“五大基地”建设为抓手,高站位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速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特别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山西贡献”。“十四五”前四年,我省规上原煤产量累计51.26亿吨,圆满完成煤炭保供任务;发电量稳步增长,电力外送23个省(区、市),占到发电量的30%以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不断取得突破,累计达到569.7亿立方米。

未来一个时期,我省要坚定扛牢国家能源保供责任,持续深化能源革命,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大文章。

一是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开发。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煤矿“四个一批”,进一步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建设煤矿智能化技术策源地,加快推进煤炭数字化转型。

二是推进电力产业提质升级。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先进清洁煤电,推动煤电由支撑保障性电源向顶峰、深调、应急备用的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

三是推进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国家、省级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储备一批新能源“标准地”,推动重点企业连片开发,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加快绿电产业园区试点建设,鼓励其他示范区创新绿电供给机制,促进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围绕风光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是推进各领域节能降耗。坚持绿色智慧节约的用能导向,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加快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力扩围推动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新技术新装备迭代升级。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动终端消费电能替代,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稳则经济稳,产业兴则经济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指出,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是山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取得积极成效,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2%、8%,均高于GDP年均增长率。

当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今后,山西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扎实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钢铁、焦化、有色、化工、建材、锻铸造等行业改造升级,持续进行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是我省制造业的优势所在,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充分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动煤炭、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产业向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铝镁合金、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等方向延伸。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基础零部件、大型装备、工业母机等先进制造方向升级改造。

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要做强做优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产业等千亿级产业,做大做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百亿级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建设一批高标准产业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

三是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引领发展的新支柱和新赛道。我省要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医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打好资源优势牌,推动适度多元发展

山西地理区位较好、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备多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多元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出精品上下功夫,切忌‘捡进篮子都是菜’,不能走重数量轻质量的老路”。近些年,山西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文化强省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

未来一个时期,山西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特”“优”战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深度融合等领域深耕细作,真正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要进一步促进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数字信息、高端商务、现代金融、会展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引进信息服务企业,努力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型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服务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构建链条完整、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体系。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高端化转变,新建一批医疗养老综合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跨境电商集聚园区,改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大型商业圈以及餐饮、老字号集聚区,建设一批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共同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打造数字服务新业态。

二是持续深化农业“特”“优”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布局、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园区引领,重点发展杂粮、畜牧、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优农业,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壮大高效设施农业,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持一批新的农业“链主”企业,组建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联盟,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有机结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

三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深度融合。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做好文化文物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深化革命文物价值研究阐释,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强化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创意赋能,培育壮大“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体育、康养、会展等产业跨界融合,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作者为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山西日报2025年9月16日 第09版)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晋ICP备18011199号
网站地图